top of page

iSunOne Card:USDT 要動起來,也要用得出去

  • 作家相片: iSun One
    iSun One
  • 19小时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從最早推出 U 卡服務到現在,說實話,我們一直沒停過腳步。


期間當然也看過不少「高舉高打」的虛擬卡專案,有的是話說得漂亮、有的是牌照先行,但真正能長期跑下來、持續服務使用者的,真不多。


我們不是最吵的,但我們還在——從頭做到現在。


1. 我們為什麼做 iSunOne Card?


虛擬卡這條賽道,我們不是後進者,而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。早在很多專案還在做穩定幣錢包或鏈上 Swap 的時候,我們就已經開始著手卡類產品的合規、通道、風控設計。


當時的出發點很簡單:


  • Crypto 使用者需要消費管道

  • 資金需要安全流轉

  • USDT 不能躺著睡,得動起來生錢


我們看到了使用者的痛點,也親身經歷過資金調度的困難,於是就乾脆把這個產品做出來——讓 USDT 也能像銀行儲蓄那樣有活期利息,還能隨時刷出去消費。


說是「儲蓄」,但我們不是「鎖倉」式理財,而是真正的活期+複利。從你資金存進 iSunOne 開始,每天都有利息,年化收益 最高 7.8%,利息自動滾入本金,直到你消費它、轉出它、提走它。


不用點 DeFi、不用跨橋、不用搞多重帳號切換。你只需要有 USDT 和一張 iSunOne 虛擬卡,就可以開始。


2. 當前形勢下,美元卡更不是「可有可無」


必須承認,現在的大環境已經和兩年前完全不同。


中美之間的金融清算、支付網路、制裁審查越來越頻繁,「美元」這個支付單位本身,也逐漸變成一種管控資產。換句話說,你能不能順利用美元,本身已經是一種「權限」了。


從這個角度來看,iSunOne Card 所代表的,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工具——它是一個穩定的美元通道,是你資產在全球範圍內可自由支配的一種延伸機制。


我們不是危言聳聽。我們只是在過去兩年裡,看著一個個清算銀行被鎖、離岸帳戶被凍結、跨境支付受阻的案例,一點一點落地,然後才更加堅定地把卡類產品持續做下去。


現在能用的卡,不代表明天還能用。現在還能註冊的服務,不代表一個月後就不會受限。


iSunOne Card 的價值,在這裡才真正體現出來:它不是哪天上線的熱度產品,而是早就在場、並且仍然有效的基礎設施。


3. 市面上我們也不是沒看過


這兩年,虛擬卡專案像潮水一樣一波波湧現。


我們當然也不是「只顧低頭幹活」,該看的我們都看過:哪些做得快、哪些搞得猛、哪些利率猛到離譜、哪些綁定平台最全……我們心裡清楚得很。


眼看著一些專案起來了,打出「DePIN」、「鏈上支付」的概念,使用者也一度很多。


但也真的眼看著他們沒了。服務中斷、提現受限、卡片失效,甚至連客服都消失了。


說到底,卡這個東西,它不是個「概念」,它是個「服務」。


做服務,拼的是長久、是穩,是你說「要用」時,它就真的能用。


4. 使用場景不複雜,關鍵是夠用


我們不搞噱頭,就做你該用到它的時候,它能用得上。


我自己平時用 iSunOne Card,主要兩個場景:


  • 境外平台支付,例如訂閱 Netflix、X Premium、Apple Store(HK)、Onlyfans、MAX 等

  • 國內綁定微信/支付寶的小額支付、廣告扣款(包括抖音推廣、X 自推廣工具)


特別提一下 X 推廣功能,現在很多專案想靠 X 做使用者增長或品牌投放,但卡片綁定不穩定是一個大問題。iSunOne 這邊綁定成功率高、扣款穩定,跑完廣告也沒出現異常。


另外,國內微信支付寶這些消費雖然有手續費和額度限制(例如微信年度 2 萬美元額度),但配合 7.8% 的年化利息,實際使用成本是可以對沖的,甚至還有盈餘。


5. 我們不吹自己,但我們還在


在這個行業,誰都能講故事。但故事講完以後,留在現場的有幾個?


我們選擇的方式是:不去追概念、不玩短期爆點。


我們知道「把使用者的錢拿進來,然後守住」是一個多重責任的事情,我們就老老實實把這個責任做成系統、流程和服務——一直做到現在。


你不一定要選擇我們,但你要知道,我們從你還沒出金之前,就已經把路鋪好了。

Comments


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't available anymore.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.

iSunOne專案和品牌屬於總部在美國的合規持牌的支付公司,我們持有貨幣服務企業MSB牌照,並且遵守美國金融管理局 FinCEN 的監管。

MSB Registration Number: 31000246587359, 31000263452145

iSunOne © 2018 - Present

bottom of page